灌漿料的施工方法直接影響工程質(zhì)量和使用效果。以下是建筑工程中常見的灌漿方法及其技術要點,結合不同場景進行分類說明:
一、按施工工藝分類
1. 自重法(自然流平法)
- 適用場景:設備基礎、地腳螺栓錨固等水平面灌漿
- 操作流程:
- 模板支設高度需超出設備底座50mm
- 從單側(cè)連續(xù)灌入,依靠材料自流平特性填充
- 流動距離宜控制在5m內(nèi),超過時需增設導流槽
- 技術參數(shù):流動度≥300mm(GB/T50448標準)
- 案例:某汽車廠沖壓機床安裝,采用CGM-1型灌漿料,單次灌注面積達12㎡
2. 壓力灌漿法
- 適用場景:混凝土裂縫修復、隧道襯砌后注漿
- 關鍵設備:電動注漿泵(壓力范圍0.2-0.6MPa)
- 施工步驟:
- 裂縫表面封閉處理(環(huán)氧膠泥封縫)
- 埋設注漿嘴(間距30-50cm)
- 分級加壓注漿(初始壓力0.1MPa,終壓0.5MPa)
- 特殊工藝:對貫穿裂縫采用"由下至上"注漿順序
3. 高位漏斗法
- 適用場景:橋梁支座灌漿、垂直結構修補
- 技術要點:
- 漏斗高度需保證灌漿料自由落差≤1.5m
- 采用分層灌注(每層厚度≤100mm)
- 典型應用:港珠澳大橋支座灌漿,單次灌注量達1.2m3
二、按灌注路徑分類
1. 注漿管法
- 結構形式:預埋PVC波紋管(直徑20-30mm)
- 優(yōu)勢:適用于復雜結構的三維注漿
- 施工流程:
graph TD A[預埋注漿管] --> B[連接注漿泵] B --> C[注漿至出漿口溢漿] C --> D[封閉出漿口繼續(xù)加壓] D --> E[穩(wěn)壓3分鐘]
2. 鉆孔注漿法
- 應用領域:地基加固、巖體裂隙處理
- 技術參數(shù):
- 鉆孔直徑:42-76mm
- 注漿壓力:0.5-2.0MPa
- 擴散半徑:0.5-1.5m
- 案例:某水電站壩基處理,采用袖閥管分段注漿技術
三、特殊施工工藝
1. 真空輔助灌漿
- 創(chuàng)新點:在預應力孔道中創(chuàng)造-0.08MPa負壓環(huán)境
- 優(yōu)勢:密實度提升30%,孔隙率<0.5%
- 流程控制:
- 封錨后抽真空30分鐘
- 保持真空度下連續(xù)注漿
- 穩(wěn)壓期≥2分鐘
2. 低溫環(huán)境施工
- 技術措施:
- 材料預熱至10-25℃
- 拌合水溫度≤35℃
- 養(yǎng)護期采用電熱毯保溫(維持15℃以上)
四、質(zhì)量控制關鍵點
-
界面處理:
- 混凝土基面含水率≤6%
- 提前24小時預濕(無明水)
- 必要時涂刷界面劑(粘結強度≥1.5MPa)
-
溫度控制:
- 適宜溫度:5-30℃
- 高溫環(huán)境:選擇緩凝型灌漿料(初凝時間≥60min)
- 冬季施工:摻加防凍劑(冰點≤-15℃)
-
密實度檢測:
- 敲擊法:空鼓區(qū)域聲頻差異>200Hz
- 超聲波檢測:波速異常值>10%
- 工業(yè)內(nèi)窺鏡檢查(孔徑≥10mm)
五、常見問題解決方案
質(zhì)量問題 | 成因分析 | 處理措施 |
---|---|---|
表面起粉 | 水灰比過大(>0.18) | 控制加水量,二次壓光 |
局部未凝固 | 材料分層 | 采用振動棒輔助密實 |
接縫處開裂 | 膨脹率不匹配 | 改用微膨脹型灌漿料(0.03%) |
強度發(fā)展異常 | 養(yǎng)護溫度過低 | 蒸汽養(yǎng)護(RH≥95%) |
結語
灌漿施工是"三分材料,七分工藝"的典型工程。某核電站穹頂灌漿工程中,通過BIM技術模擬注漿路徑,將施工效率提升40%。建議根據(jù)《水泥基灌漿材料應用技術規(guī)范》(GB/T50448-2015)選擇工藝參數(shù),同時結合現(xiàn)場試驗確定最佳施工方案。
標簽:灌漿料